最大的恶意不是杀了你,而是毁了你。

算起来这是我看的东野圭吾的第4部作品了。《恶意》,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并称东野圭吾的四大杰作。这一评价足以让我对这本书感兴趣了。“最大的恶意不是杀了你,而是毁了你”,这句话也让很我好奇书中所描绘的故事。

与以往看过的东野圭吾其他作品不同,本书并没有采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而是通过多个人物的手记和内心独白推进情节。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这类叙述方式的推理小说,也因此一开始就陷入了作者布下的陷阱(读书少的锅)。

从我个人角度,这部小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目录

  1. 案件の发生
  2. 凶手の伏法
  3. 杀人の动机
  4. 恶意の真相
  5. 结语
    1. 反转
    2. 伏笔
    3. 恶意
    4. 校园暴力
    5. 评价

案件の发生

作者以一份手记开篇,记录了日本当红作家日高邦彦在自己家中被杀一案,手记的作者是日高邦彦的好朋友野野口修。野野口修目前是一位儿童作家,之前他曾担任过初中的语文老师。当日,野野口修应邀前往日高家中,但是发现家中无人回应,于是他便联系了日高的妻子日高理惠。在理惠赶回来之后,二人一起进入日高家中,发现了他的尸体。手记的后半部分则是记录了警察加贺恭一郎在案件侦查过程与野野口修的一些对话,从野野口修的角度对案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叙述。

在第一部分作者埋下了很多伏笔,当然这都是后话,目前仅仅是事件的开端,离真相还十万八千里呢。然而,对于推理小说,读者会情不自禁地猜测故事的走向和凶手。所以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对整个案件也有了自己的第一印象:

  • 野野口修应该与案件无关,他仅仅是案件的见证者,作者希望从他的角度推动情节的发展。
  • 日高不算是一个好人,它的死亡有可能是“罪有应得”。
  • 手记中记录了日高之前创作过的一个作品《禁猎地》,这部作品改编自一个真实事件,而事件当事人的妹妹藤尾美弥子指责日高侵犯了她哥哥的隐私。所以我认为这一作品与日高邦彦的死亡有很大的关系。

凶手の伏法

镜头一转,便是加贺恭一郎的记录。加贺分析日高的死亡是凶手临时起意,而符合条件的人只有两个:藤尾美弥子和野野口修(不会吧,这么快打脸),但是二人又都有着近乎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尽管如此,加贺凭借着警察敏锐的直觉,他很早就开始怀疑野野口修是凶手,并发现了其不在场证明的漏洞,而漏洞就出现在野野口修的手记当中。

从写作的角度讲,这份手记有两个作用:一是作者通过手记向读者呈现了案件的开端;第二,在这个事件当中,手记也是野野口修提供给警方的一份证据。 既然是案件中人物所写的内容,那就存在着说谎的可能,我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太单纯了)。不过,即使知道这一点,推理也是举步维艰。因为手记里的信息真真假假,无法确定哪一部分是真的,哪一部分是野野口修故意引导你的。此后针对案情的分析也一直受到这份手记的影响。

随后,作者再次通过野野口修的第二份手记确认了野野口修的凶手身份(我果然太年轻了)。手记中,野野口修叙述了加贺警官一步一步揭穿他的过程:

  •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死亡时间。经过法医的诊断,日高的死亡时间在下午六点之前。但是野野口修的说辞却证明日高在六点之后仍然活着。所以,野野口修极有可能在说谎。
  • 另外,野野口修手记中记录的一处情况与日高理惠的回忆并不一致,野野口修在故意隐瞒真相。
  • 还有,不在场证明的人证是野野口修当天突然因急事而联系的,显得过于刻意。

当然,加贺还说明了很多细节和物证,野野口修的作案手法也相当精彩,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分析。至此,杀害日高的凶手已经浮出水面,就是他的昔日好友野野口修。

谈谈我读到这里的感受:

  • 首先,我在第一部分中对于野野口修的认知完全错误,我被他的手记所误导,认为他不可能是凶手,这是因为我没有意识到手记会造假😭。
  • 野野口修的作案过程看似完美,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有很多是在耍小聪明,最终反而是作茧自缚。最明显的便是他的手记,虽然手记可以将警方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但是警方必然不会全信。手记中说的越多,漏洞也就越多。如果他不给警方提供手记,加贺也不会从中发现那么多蛛丝马迹。另外还有不在场证明的人证,这一点警方很快就会察觉到。所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主要是书的进度还不足一半)。

杀人の动机

虽然野野口修已经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但是作为一个称职的警察,加贺办案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现在还有一朵乌云萦绕在加贺的上空,就是野野口修三缄其口的杀入动机。

为了弄清真正的杀入动机,警方对野野口修家进行了二次搜查。他们搜查出许多书籍的原稿,这些原稿的内容虽与日高已经出版的作品在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故事却如出一辙。经过分析,加贺得到了一个结论——野野口修是畅销作家日高邦彦的影子作家。也就是说,日高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野野口修在背后代笔的。野野口修对此却矢口否认。一个如此有才华的人为何愿意在背后帮他人代笔并且还不愿承认,这是解开本案杀人动机的关键。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加贺发现了野野口修身边曾经有着一位关系暧昧的异性——日高初美。她是日高邦彦的前妻,不幸在五年前因车祸遇难。

在日高邦彦小有名气的时候,怀揣着作家梦想的野野口修就曾找到这位童年好友,希望他能够给自己写的小说提出一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野野口修也结识了日高当时的妻子日高初美。野野口修对初美一见钟情,他称之为 “是注定相遇的两个人终于在某个时间点交会了”。二人之后的交往也变得密切,他们发现彼此之间已经心生爱慕。好景不长,初美担心婚外情被丈夫发现,希望终止这段畸形的感情。野野口修却无法忍受思念之苦,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想要杀死日高。做出这个决定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野野口修在不久前从初美那里得知日高一直在欺骗自己。野野口修写的小说其实很好,日高则忌妒他的才华,一直批评他的作品,想要阻碍他成为一个专职作家。

为此,野野口修和初美制定了计划,决定在一天夜里杀死日高并布置成强盗入室的情形。不料,二人计划失败,反被日高抓住把柄。野野口修不想锒铛入狱,同时也为了保护初美,他被日高威胁成为了日高的影子作家。几年过去了,野野口修积压已久的愤怒与不满最终还是爆发了。在案发当日二人再次发生争执,为了逃离魔掌,野野口修杀死了日高,完成了多年前的计划。这部分的真相是通过野野口修的第三份手记和盘托出的。

到这里,小说进入了高潮。日高虚伪的面纱被无情地揭开,野野口修杀人的真实动机也已水落石出,他的遭遇更是令许多人扼腕叹息。

然而,事实便是如此吗?

  • 野野口修隐藏杀入动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全日高初美的名誉吗?
  • 为何在日高初美死后,野野口修依然任凭日高邦彦驱使?
  • 之前提到的《禁猎地》事件没有任何交代,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伏笔🧐。
  • 主要还是因为小说没到结尾,嘿嘿🤭!

恶意の真相

虽然调查到这一步已经可以结案了,但是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加贺警官事情还有猫腻。这个案件的一个核心便是野野口修是否是日高的影子作家。

加贺再次找上了藤尾美弥子,希望从她这里得到一些思路,藤尾美弥子提到她一直以为《禁猎地》这部作品中的一个人物是日高邦彦的自述,而换到野野口修身上多少有些不合适。于是,加贺走访了许多人,尤其是在早期接触过野野口修和日高的人和作品中涉及到的一些人,他希望更多的了解二人的关系以及性格。

在多方取证之后,加贺终于确定了一件事——“日高剽窃野野口修的小说”是无稽之谈,野野口修和初美的不伦之恋也是子虚乌有,甚至野野口修和日高都称不上是好朋友。野野口修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忌妒日高,他从小就不喜欢日高,他想要毁掉日高。此前,野野口修查出自己患有癌症,已时日无多。于是,他赌上了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杀死了日高,并且还要贬低日高的人格,将其诬陷为一个虚伪,卑鄙,毫无才华的人。

揭开案件真相的过程也相当精彩,这里无意叙述,当然也没有能力。

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阅读完整部作品的体会。

反转

首先是情节的反转,这是悬疑、推理类小说必备的要素。这部小说的情节大致经过以下几个反转:

  • 野野口修发现日高邦彦身亡,并掩盖自己的杀人行为。
  • 野野口修的凶手身份浮出水面,然而对动机三缄其口。
  • 野野口修供出自己的杀人动机,承认自己与日高初美的不伦之恋和影子作家的身份。
  • 加贺挖掘出案件真相,野野口修之前的所有行为都在掩盖自己对日高真正的恶意——杀死他并且毁掉他。

剧情的反转,杀人的手法,警察的推理以及双方的明争暗斗都很出色,确实可以称之为东野圭吾的经典之作。

在知乎看到了一条评论,东野圭吾看到这个评价应该会很高兴。其大致意思是:

读完之后我感到来自东野圭吾一股深深的恶意,情节的转变让我感觉自己像个白痴一样被东野圭吾玩弄于股掌之间。

《恶意》中比较独特的一点是凶手的杀人动机,就像书中加贺所说的:

通常的计划犯罪,案犯通常会演练如何避免被捕,如何作案不被发现。而野野口修却不在乎被捕,甚至他的计划都是在被捕的前提下拟定的。他甚至需要在杀人之前,先想好自己的杀人动机。

因为杀人只是野野口修计划中很小的一部分,他真正的目的是毁掉日高邦彦,毁掉一个畅销作家真正的生命——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作品和作家的名誉。

可以看到前三个情节中警察一直被野野口修牵着鼻子走,或者说警察(包括读者)从一开始就落入了他的圈套,在手记的引导下逐渐揭开了一个野野口修想要看到的真相。

伏笔

悬疑小说中不得不提的便是伏笔,在《恶意》中最成功的一个伏笔就是日高邦彦毒猫事件。在野野口修的第一份手记中,他便提到日高因为烦邻居家的猫🐱而将其毒死。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并且与案件无关,但却是野野口修计划的关键,也是这部小说能够成功的关键。因为这件事从故事一开始就给日高邦彦树立了一个残酷冷漠的形象,让读者(包括查案的加贺警官)先入为主的不喜欢日高。之后,尽管野野口修不断地诬陷和抹黑日高,大家觉得也是合理的。

实际上,日高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对他熟悉的人都说他对人亲切。而毒猫事件也是野野口修所为,这也是野野口修的手记的高明之处,真真假假,不经意之间读者就会被误导。

恶意

《恶意》这本书说最大的恶意不是杀了你,而是毁了你,而更可怕的是这份恶意不知所起

书中的一个说法是:我就是看他不爽

野野口修对于日高邦彦如此的深恶痛疾,但是这份深藏于心底的恶意却不知从何而起。日高对野野口修可谓是仁至义尽。在小时候,野野口修曾经联合他人一起欺负过日高,但是日高并没有记恨他。长大后,日高甚至帮助他成为了一名儿童作家,让他可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这种恩情却招致了野野口修的怨恨,日高的高尚激发了他的自卑感,同时他也深深忌妒着日高畅销作家的声誉。以上种种冲昏了野野口修的头脑,令他在得知自己时日无多时对日高痛下杀手。

书中说这种恶意来自小时候母亲带给野野口修的一种偏见和轻蔑。他母亲来自一个上等的地方,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才搬到野野口修小时候居住的地方。但是他母亲一直都看不起那个地方和那里的人,这给野野口修的心中埋下了恶意的种子,导致他对当地的人和学校也有一份偏见。野野口修认为他们是低等的,不愿融入其中。现在低等的人反而比自己高尚,比自己成功,有着幸福的家庭,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野野口修心里燃起了熊熊的忌妒之火(人不能太优秀呀)。

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我不懂,但我大受震撼.jpg)。

总之,这份恶意来的有些莫名其妙,很难找到一个合乎逻辑的理由,或许这种恶是人性中所固有的。

校园暴力

书中一直在提校园暴力,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小时候都经历过校园暴力;加贺警官也见到过校园暴力。但总给我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好像缺了什么东西似的,也许是我没读出来。

说到校园暴力,我也有一些体会。当然,我既不是施暴者也不是受害者,只能算是一个旁观者,见到的情节也远不如书中恶劣。主要是发生在小学和初中时期,一些强势的人或者团伙欺负弱势的同学,跟他们要钱,让他们跑腿、买东西,往学校带一些违禁物品,如烟和手机什么的。每次见到这种情况,最多只能同情一下那些受害者,没有勇气更没有能力阻止。我自己比较幸运吧,可能因为一直成绩比较好,这些人也不会找我的麻烦。我对他们的态度也是敬而远之的,有时候会接近一些,算是打好关系吧。庆幸的是,随着到高中,到大学,这种现象基本没有了。

评价

《恶意》确实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但是也存在争议,我看到比较多的点是:

  1. 读者处在一个不公平的角度,掌握的线索不足。每次的反转都是靠侦探的新线索推进的,导致读者很难自己预测结果。

    其实东野圭吾的小说都有这个感觉,或者从本质上讲他写的不是本格推理的小说。他并不会将所有的线索和证据都摆出来让读者去找出凶手,也并希望读者这样做。在推进案件和找寻真相的过程中探析作案者的动机,挖掘人性深处的善与恶才是东野圭吾作品的核心。以上仅是一家之言,有待考证。

  2. 手记的记叙方式给读者的感觉更加主观,不得不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导致最后的结果有些刻意。

    我确实也有这种感觉,尤其是野野口修作为作案者写下的内容,本身真真假假,读者无法分辨。剧情的反转会显得作者在前面给你故意挖坑,你又无能无力(唉,谁让人家是作者呢)。我的理解仍然和上一条类似,就是作者本身并不希望读者去猜测结局,真相应该由作者亲自揭晓。